工业新闻

搪玻璃反应釜制作流程

搪玻璃反应釜的制作流程是一项非常复杂且技术要求极高的工艺,它融合了压力容器制造与特种玻璃搪瓷两大技术领域。

其制作过程可以清晰地分为两个主要阶段:

1、金属基体(胎体)的制造

2、搪玻璃衬里的烧结

整个制作流程。

第一阶段:金属基体(胎体)制造

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制造出一个符合压力容器标准的、合格的钢制反应釜胚体。

1、钢材选择:

  • 必须使用专用低碳镇静钢,如Q245R。对碳、硅、锰、硫、磷等元素含量有严格要求,碳和硫的含量尤其要低。这是因为碳含量高会影响搪瓷性能,硫含量高会导致瓷层产生“鳞爆”缺陷。

2、下料与成型:

  • 封头:钢板经过切割后,利用大型压力机和模具进行热冲压或冷旋压成型。

  • 筒体:钢板经过卷板机卷成圆筒形,然后焊接纵焊缝。

3、焊接与热处理:

  • 这是关键步骤。所有焊接必须由持有专业证书的焊工完成,采用氩弧焊打底等高质量焊接工艺,确保焊缝成型美观、无缺陷。

  • 焊接完成后,必须进行消除应力退火处理。将整个釜体送入大型退火炉,加热到一定温度(如600-650℃),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。目的是消除焊接和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,防止其在后续搪烧过程中释放导致瓷层爆裂。

4、机械加工与喷砂处理:

  • 对焊接好的釜体进行机械加工,如车削法兰密封面,确保其平整度和光洁度。

  • 然后,对整个需要搪瓷的内表面进行喷砂处理(或称喷丸处理)。使用钢丸或金刚砂彻底清除表面的氧化皮、油污和杂质,使其露出金属本色,并形成均匀粗糙的微观锚纹结构。这一步至关重要,它能极大地增加瓷釉与金属基体的结合面积,提升“密着”强度。

第二阶段:搪玻璃衬里烧结

这是最具技术含量的核心环节,决定了搪玻璃层的质量和寿命。

5、釉浆制备与球磨:

  • 将石英砂、长石、硼砂等多种无机矿物原料按严格配比混合,加入水、粘土和电解质,放入球磨机中长时间研磨。最终形成细腻、均匀、呈乳白色的釉浆。

6、涂覆(上釉):

  • 将制备好的釉浆通过浸涂、喷涂或流动涂覆等方式,均匀地施加在已经处理好的金属胎体内表面。这个过程需要在无尘、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。

  • 涂覆的厚度需要精确控制,通常底釉和面釉加起来的最终厚度在0.8-2.0mm之间。太薄则防腐性能不足,太厚则易开裂。

7、干燥:

  • 将涂覆好釉浆的釜体送入干燥室,在100℃左右的温度下缓慢烘干,去除釉层中的物理水分,为高温烧结做准备。

8、高温烧结(烧成):

  • 这是整个流程中最关键的一步。将干燥后的釜体缓缓推入高达900℃左右的巨型搪烧炉中。

  • 在炉中,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:

    • 有机物燃烧:釉浆中的粘合剂等有机物被烧掉。

    • 熔融与润湿:釉料粉末熔融成玻璃液,并紧密地润湿钢胎表面。

    • 界面反应:在钢与玻璃的界面,铁发生氧化生成FeO,FeO溶解入玻璃液中,形成一层化学键结合的过渡层,这就是“密着”力的根本来源。

  • 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,使反应充分进行后,将釜体从炉中取出,在空气中自然冷却。

9、多次涂覆与烧结:

  • “一遍底釉,两遍面釉” 是标准工艺。也就是说,上述的涂覆-干燥-烧结过程需要重复多次。

  • 首先烧结底釉,它与金属的密着性最好。

  • 然后在底釉上再涂覆和烧结面釉(通常为两遍),面釉主要负责提供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光滑表面。

  • 每一次烧结后都需要对瓷层进行质量检查。

最终阶段:质量检验与出厂

10、严格的质量检验:

  • 外观检查:用肉眼或放大镜检查瓷层表面是否光滑平整,有无裂纹、气泡、鱼鳞爆、杂质等缺陷。

  • 厚度检测:用电磁测厚仪检测瓷层厚度是否均匀且符合标准。

  • 耐电压试验:使用高频电火花检测仪对瓷层进行全面扫描。由于搪玻璃是绝缘体,在额定电压下(如20kV/mm),无火花出现为合格。任何漏点(针孔)都会被电火花探测出来。

  • 性能测试:对压力容器部分进行水压试验、气密性试验,确保其机械强度和无泄漏。

11、装配与包装:

  • 将检验合格的搪玻璃釜体与搅拌器、机械密封、夹套保温层等附件进行总装配。

  • 最后对法兰密封面等关键部位进行保护性包装,出厂。


上一篇:如何选择合适容积的不锈钢反应釜 下一篇:没有了